四、根据以下资料,回答问题。
1963年3月5日,《人民日报》发表毛泽东同志题词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。从此,雷锋精神如一面旗帜,在神州大地高高飘扬。为客观了解和反映上海市民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及学习意愿,近日,上海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利用12340社情民意调查专线开展了一次专题调查。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随机抽样结构配比方式进行,成功访问了本市1009位16周岁及以上的常住市民。
(一)雷锋精神深植市民心中
1. 99.6%的市民至少记得一条雷锋名言
调查显示,99.6%的市民至少记得一条雷锋名言。表明雷锋名言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,名言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、共产主义精神代代相传,伴随并激励着人们的成长。
对雷锋名言印象最深的选择体现出较明显的年代印记。中年市民(41-60周岁,下同)是雷锋精神伴随成长的一代人,对雷锋语录的知晓率达到100%,而青年(16-40周岁,下同)和老年(61周岁及以上,下同)则为99.6%和99.4%。
2.市民对“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”印象最深刻
当调查问及“雷锋语录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?”市民选择最多的是“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”,为30.1%。另外还有25.7%的选择“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”,17.4%的选择“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”。
分年龄看,36.2%的中年市民选择“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”,比青年和老年分别高出10.4个百分点和7.1个百分点。

图1 市民印象最深刻的雷锋名言(单选)
(二)践行雷锋精神人人可为
1.近半数市民愿意“搭把手、出份力”
当调查问到“学习雷锋助人为乐,您认为如何从自身做起?”选择通过“当有人需要帮助时,搭把手,出份力”的市民最多,选择比重为49.2%。另外还有14%-20%的市民分别选择“积小善为大善”、“在利益面前不计较个人得失”、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”等意愿(见图2)。

图2 市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意愿选择比重(单选)
分收入看,29.3%的高收入市民(调查设定月收入在10001元及以上)选择“积小善为大善”的方式,比低收入市民(调查设定月收入在2500元及以下)高20.5个百分点。55.9%的低收入市民选择“当有人需要帮助时,搭把手,出份力”,比高收入高13.5个百分点。
2.四成以上市民看重“干一行爱一行”
当调查问到“学习雷锋爱岗敬业,您认为如何从自身做起?”选择通过“干一行就要爱一行”来践行雷锋爱岗敬业精神的市民最多,选择比重为45.1%,21.2%的市民选择“工作上精益求精”,22.3%的市民选择“勇于探索,敢于创新”,11.3%的市民选择“甘于平凡,淡泊名利”(见图3)。

图3 市民学习雷锋爱岗敬业的选择比重(单选)
3.超四成市民尊崇“遵纪守法,诚实守信”
对于“学习雷锋奉公守法,您认为如何从自身做起”的提问,42.3%的市民选择“遵纪守法,诚实守信”,30.7%的市民选择“清白做人,干净做事”,接近20%的市民选择“勇于承担社会责任”,还有7.0%的市民选择“公私分明,先公后私”(见图4)。

图4 市民学习雷锋奉公守法的选择比重(单选)
4.超六成市民崇尚节俭简朴
对于“学习雷锋艰苦奋斗,您认为如何从自身做起”的提问,有31.5%的市民和31.0%的市民选择“处处节约使用能源和物资”、“不铺张浪费、贪图享受”等传统方式,两者合计比重超过六成。还有21.5%的市民选择“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处理,回收利用物资”、15.9%的选择“通过献爱心或日用品调剂方式,发挥生活中剩余物资作用”等新的方式(见图5)。

图5 市民学习雷锋艰苦奋斗的选择比重(单选)
分年龄看,分别有23.3%和17.6%的青年市民选择“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处理,回收利用物资”、“通过献爱心或日用品调剂方式,发挥生活中剩余物资作用”,比老年市民分别高5.1个百分点和5.5个百分点。分别有35.2%和34.5%的老年市民选择“不铺张浪费、贪图享受”、“处处节约使用能源和物资”,比青年分别高5.4个百分点和5.1个百分点,表明老年人则更倾向“节俭和节约”。
96.当调查问及“雷锋语录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?”市民选择“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”比选择“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”的人数多多少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