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全民反诈在行动】
阳光消费邀您参与反诈答题

*
1.
【在校大学生小阳】
       某天,刚上完课准备回宿舍的小阳,突然在路上看到这样一条小广告:“兼职!兼职!出租手机卡、银行卡一天500元!”
        对此,小阳应该怎么做?
不予理会,这是典型的“两卡”类诈骗,我可不想成为“电诈工具人”
正好缺钱花,试试呗
*
2.
【退休干部老李】
      某天,刚去银行取完钱准备去菜市场买菜的老李,突然接到一则电话,说:“大爷!我是公检法工作人员,您的银行卡被冻结了 !请立即把存款转到安全账户以便您解冻!”
     对此,老李应该怎么做?
立即挂掉电话,这是典型的“冒充公检法”式的诈骗
非常紧张,赶紧按照所谓的“公检法人员”的指示把资金转到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
*
3.
【中学生小光】
        某天,正在刷短视频的小光,突然弹出一个直播画面:“家人们!点关注不迷路,成为粉丝就送游戏限定皮肤哦!”这引起了小光的兴趣,于是小光按照客服的指示进入了“粉丝群”。突然,小光的手机屏幕跳出盖着“中国公安局”红章的截图,并发来警告:“检测到您是未成年人,本次操作导致公司账户冻结6万元!必须配合激活解冻,否则将追究监护人‘刑事责任’!这时,客服人员说,只需下载“共享屏幕软件”就能协助解冻。
      对此,小光应该怎么做?
害怕被父母发现自己“闯祸”,对客服言听计从
及时止损,不轻易下载陌生软件并寻求父母的帮助
*
4.
【上班族赵哥】
     某天,下班后刷朋友圈的赵哥突然看到一则“有熟人,可无偿进行信用修复”的朋友圈,经与对方细聊,对方表示赵哥的征信完全可以修复,只需下载一个远程软件即可。
     对此,赵哥应该怎么做?
反正是无偿的,试试也不会损失什么
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了征信修复类骗局,绝不下载任何屏幕共享类软件,避免财产损失
*
5.
【留学生小王】
      某天,留学的小王突然收到一则自称是英国税务局的电话,在准确说出了小王的住址、电话、课程信息后,紧接着又说:你没交税,必须立即汇款,否则英国政府有权对你进行遣返。
     对此,小王应该怎么做?
对方既然能准确说出自己的信息,肯定是真的,直接汇款
意识到这是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典型诈骗,挂点电话并保存证据进行报警
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
举报